基於「大型語言模型」與「可解釋人工智慧」研發「適性教育」之行動大數據分析平台:(1) 掌握學習實況、(2) 實踐因材施教、(3) 避免學習成效評估的歧視及錯估(1/3)
白浩廷 /國立屏東大學大數據商務應用學士學位學程
計畫簡介
根據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研究,大型語言模型(LLM,如ChatGPT)已證實能顯著提升醫學教育與實踐效果,但如何避免其學習偏見與錯誤仍是挑戰。面對教育部推動程式設計與AI課程,非資訊專業學生的學習困難愈加明顯。本計畫提出結合LLM與可解釋AI(XAI)的跨域學習行動大數據分析平台,結合鷹架理論(Scaffolding Theory)設計階段性任務,為非資訊專業學生提供適性化學習路徑,逐步提升專業能力。第一年建立方法論架構,運用LLM分析教育內容與互動,並以教育資料探勘(EDM)開發可解釋AI演算法,洞察學習風格差異,並以差分技術加強資安保護。第二年開發iOS行動應用,具備即時追蹤、適性推薦與多元評估功能,以儀錶板監測進度、推薦個人化資源並提供公正評估。第三年建置雲端分析平台,支援多元裝置與即時反應,運用AWS RDS進行資料治理與安全儲存,依循ISO 27000與GDPR規範,利用匿名資料優化LLM核心,提升學習與回饋效果。此計畫將推動教學創新,強化學習成效的準確與公正,為學生打造更公平高效的學習環境。